《花未眠》教案

时间:2024-02-22 10:54:14
《花未眠》教案

《花未眠》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未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未眠》教案1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通过感知,升华到分析概括,进而理解课文主旨

2、找到并揣摩有含义的语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及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海棠》中的佳句,他半夜醒来,点起蜡烛,原因是担心花儿睡去,花儿是不会睡的,花未眠2。千年以后,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板书课题:花未眠 川端康成

二、检查预习

1、 字词

⑴壁龛(kān) ⑵ 绽放(zhàn) ⑶邂逅(xiè hòu) ⑷陶冶(yě)

⑸拙劣(zhuō) ⑹ 迥(jiǒng)然 ⑺ 拜谒(yè)

2、 解释

⑴不可思议(荒诞,出乎常情) ⑵众所周知(人人都知道)⑶邂逅(不期而遇) ⑷迥然(相距很远)

⑸难能可贵(做了难做的事,很可贵) ⑹陶冶(培养)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引子:作者在旅馆中,清晨发现“花未眠”,“大吃一惊”,由此产生了新发现,什么新发现?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3节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5节

2、作者由花联想到文学,他指出了一种不良现象,什么现象?

(明确: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的花。

3、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只有走进现实中去才能产生真知,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 ⑴李迪等人(画)、罗丹等(铜像)——对自然美仔细观察创作出优秀作品,也让人领略到自然美

⑵宗达(自家小狗对比)——肯定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观察

⑶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融合的,相得益彰。

4、举了这么多例子,作者要说明什么?

(明确: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通相融,相得益彰的

5、又联想到自己的一次游玩,在游览中发现了什么?

(明确:自然总是美的,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最后一段:照应开头,突出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的,是亲近所的。

附板书:花未眠 ——自然美无限,人感受美有限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联想文学——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花

(例)李迪等(画)、罗丹等(铜像)—观察仔细 自然美艺术美

宗达(小狗)——写实 相通相融

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在我心中相互呼应

联想游览——自然总是美的,只是某些人看到

四、研读课文

1、讨论三个观点之间的联系,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花未眠2》。

(观点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⑵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⑶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明确:告诉我们美是无所不在的,应该提高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2、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⑴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作者为人而哀。 ②花到开时离败不远了,作者移情寄哀伤,为花而哀。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⑵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①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个寻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有意或无意错过的过程,但只要坚韧地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不断加强。

⑶坂本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⑷ 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也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川端康成对此深有感触,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写下了一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们轻声诉说出一种哀伤之美,并一路领着我们寻找这哀伤的源头,终于发现到人类感慨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两相邂逅,才产生一番动人的情怀。而在这片情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涩。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六、作业练习:完成练习题

花未眠2

《花未眠》教案2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 ……此处隐藏32057个字……,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提问:这倒似乎很容易,就相当于川端康成凌晨忽然发现未眠的海棠花非常美一样。是这样吗?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花未眠》教案15

一、导入新课

问大家一个比较隐私的问题:一天24小时里你忙些什么?

生1:上课、睡觉、吃饭。

师:睡觉,对人来说是需要的。那么,花需不需要睡觉呢?

生2:需要。睡莲,白天开放,晚上睡觉。

师:大家听过《夜来香》吗?夜来香在夜晚仍在吐露着芬芳。而有一位伟人,看到海棠花未眠,有所感受,写了篇文章,就是我们要学的《花未眠》。

二、简介作者

师:川端康成11岁里失去所有的亲人,这会造成他怎样的性格?请大家看书上的照片,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看看他的眼睛。

生3:充满忧郁。

教师继续介绍他的创作和自杀。

三、总体印象

师:大家都预习过了,看完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生1:很朦胧。

生2:看不懂。

生3:生命是有限的,美是无限的。

生4:作者的观察很细致。花在晚上开放,一般人是不注意的,他能从茶碗中发现了美,我是很佩服的。

生5:我觉得欣赏美是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才可以,就如最后一次到岚山,静静地观赏才发现了它的美。

四、品读课文

师:我们细细来品味一下文章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1~5段。

思考:①“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②花很美,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

③它盛放,有一种哀伤的美。“哀伤”如何理解?

一女生读完,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生1:因为第一次感觉到花未眠。

师:为什么有哀伤的美?哀伤一般是谁的表情?这是移情,是吧?

生2:花很美,但会欣赏的人很少,它觉得被冷落了,所以感觉哀伤。

生3:花盛开后会凋谢,而作者是个悲观的人,所以感到“哀伤”。

师:要活下去怎么理解?

生4:生活有美的存在,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领略美。

生5:(听不清)

师:其实自然界的美是无所不在的,只有活下去才能发现美、体会美。

师:整篇文章除了美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发现”。人对自然美来说,应该善于发现。作者能发现美,我们为什么不能发现?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花的美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对于美,人除了可以发现外,还要怎样?

——“邂逅、亲近、陶冶”

师:大家阅读6~7段,为什么看宗达的画会大吃一惊。你觉得得人应该怎么去创造艺术品?现在开始读。

两分钟后,师问:人要创造优秀的艺术品,该怎么做?

生6:艺术美和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可以相得益彰。

师:要写实,是吧?(板书)体现在哪里?

生读“繁二郎~~显得更美了”。

师:自然美与艺术美相互融合在一块,达到更美的审美境界。作家亲身体验到自然现象和艺术作品的美,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

五、欣赏艺术品,表达感受

师(手中举一西洋女子立像陶瓷品):你们观察这个艺术品,说说人的印象。

生7:我觉得她文雅、高贵,有古典美。

生8:雕刻非常细腻,连裙褶都很清楚。

生9:可见作者观察仔细,通过裙子的变化来表现她走路姿态的飘逸。

生10:这是一个外国女人,从她的头发、肤色、裙子可以看出。这是十九世纪上流社会妇女的装束。她的心情不好,脸上没有笑容,可见有烦心的事情。

师:很好。大家能通过川端康成的眼睛欣赏美,你有没有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

生11:画家雷诺阿的话。

师:这话听起来很恐怖。

生11:我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只有经历一点点的进步,才能达到美,再说艺术家总是比较忧郁的。

生12:有人说,人一出生便是在走向坟墓,人总要死的。生物学家说:生命进化的极致便是死亡。当时听不懂,进化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怎么会导致死亡呢?现在想来,如蛾,由蛹化蝶,一旦化蝶,不久就会死了。

生13:“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这一句我很喜欢。

生14:我很喜欢第三段“有限~无限”,我觉得这句是本文中的特色,它让我产生了共鸣。

师:还有没有?(生默然)大家一起看看第9段这句话“”它说明艺术美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师:大家再看一下示意图,复述一下。

一女生复述。

师小结: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大家借川端康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花未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